石蛙,学名棘胸蛙,是一种在亚洲地区特有的两栖动物。以下是石蛙的形态特征:
-
体型与颜色:石蛙体型较大,成蛙体长一般在10-15厘米之间,体重可达到150-500克以上。背部皮肤以暗灰色为主,也有棕黄、暗红、花斑色等变化。皮肤粗糙,上面长有许多疣点。
头部:石蛙的头宽且扁,吻端圆润,突出于下颌。两眼间有一黑横纹,上下唇边缘有黑纵纹。
-
眼与鼻:眼呈橢圆形,位于头部最高处。两鼻孔之间的距离与两眼之间的距离几乎相等。
-
四肢:雄性石蛙前肢特别发达短粗,而雌性不如雄性发达。指端膨大成圆球形,后肢肥硕,跗褶明显,趾间全蹼。
-
蝌蚪特征:石蛙蝌蚪躯体成长条状,尾巴肥厚,肤色暗黄,并分布有黑色小点。在躯体与尾部衔接处的背面向下看,有黑色的“V”字样花纹。蝌蚪的吻突发达,吸附能力很强。
-
性别差异:同龄的石蛙中,雄性一般大于雌性。性成熟后的雄蛙胸部皮肤上会有黑刺状的棘突,而雌蛙胸部无棘刺,腹面光滑呈白色。
-
其他特征:石蛙的皮肤背部有成串的窄长疣,断续成行排列,间有小圆疣。
石蛙的这些特征使其在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辨识度,同时也与其生活习性紧密相关。例如,其皮肤的颜色和纹理有助于石蛙在自然环境中隐蔽自己,而发达的四肢则有助于它们在岩石和溪流间灵活移动。